1、哭聲是最早的語言信號。正常寶寶的哭聲有規律可循,大部分都是有目的的哭,以滿足寶寶的需求。然而,語言發育遲緩的嬰兒哭泣是不同的,即從刺激到哭泣需要很長時間,有時需要反復或持續的刺激才能導致哭泣。
2、很多家長不知道,語言發育遲緩的寶寶通常都是難撫養類型。他們的進食能力普遍較差。有的寶寶吮吸力量不足,咀嚼能力弱;從添加輔食可以看出,吃飯時容易出現吞咽障礙,嗆到呼吸道。
3、大數據調研發現,語言發育遲緩的孩子通常會有作息不規律的表現,比如有些嬰兒睡眠不規律,和正常寶寶差別很大。要么睡得太多,不容易醒來,要么總是難以入睡,經常在半夜啼哭不止,并且常常難以安撫入睡。
4、0-3個月的嬰兒,如果身體肌肉張力異常,很值得注意。過了百天后,寶寶垂直頭部或難以扭轉頭部,單眼或眼睛繼續向內或向外,可能有運動中樞神經障礙,這些寶寶不但會出現語言發育遲緩,通常還存在肢體發育障礙。
5、9個月后仍在流口水的嬰兒需要注意。有些嬰兒唾液過多,經常有異常的面部抽搐或痙攣,可能有一些原發性發育問題,這些問題很可能會成為語言發育遲緩的并發原因。
6、另一個預防語言發育遲緩的特征是視覺。從3個月大開始,寶寶就會有視覺跟蹤能力,有非常豐富的表情。但有些嬰兒不僅缺乏這些能力,而且表現出遲鈍的表情,不會笑,不會回應,需要注意語言發育遲緩。
7、10個月大時,是開口說話的最關鍵時刻,很多寶寶在這個階段表現不活躍,對周圍的人物和環境缺乏興趣,不喜歡與人交往,不開口模仿說話,對父母缺乏情感依賴。.對外界刺激反應遲緩,那么語言發育遲緩的可能性較大。
8、從3個月大開始,父母就要按照發育里程碑觀察寶寶,看看他們的翻盤.爬行.站立、行走等,是不是比正常孩子晚。有句話叫“運動—語言不分家”,運動能力差的的寶寶,通常說話比較晚,很大幾率會出現語言發育遲緩。
9、18個月還不開口說話,或者說不出有意義的詞匯的寶寶,其語言發育已經落后標準6個月以上,從預防醫學角度看,已經成為語言發育遲緩的臨界標準了,不得不防。尤其是那些沒有意義的口頭表達,
10、0-3歲時,寶寶的語言表達混亂,發音不清楚。不懂指令、語言學習障礙、記憶力差,存在智力缺陷的可能性較大,因此語言發育遲緩也可能成為高概率事件。